第385章-《抗日坦克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瑞成故意下令,把那些150毫米榴弹炮和120毫米加农炮推到城下。大炮从汽车上卸下,高高昂起炮口对准城墙。

    “该死的!李斌军队的大炮来了!那些炮真大啊!只有日本人手里才有那么大的炮,怎么李斌的手里也有呢?”李守信觉得很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看着小山一样的重炮,德王吓得差点阳痿。

    就在此时,汉奸于禹卿献出一条计策:“王爷,我们应该求和!我是汉人,我深知汉人的脾气!只要我们求和,他们不会为难我们!”

    求和,是游牧民族对付汉族的一招“绝招”,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冰封千里大雪纷飞闹“白灾”的时候,他们往往要南下掠夺抢劫,打劫农耕民族。当碰到懦弱的农耕民族的时候,就得寸进尺,一步步得到更多的利益。

    可是当游牧民族碰到诸如汉武大帝和唐太宗这样的英雄人物时,他们打不过就逃,连逃都逃不掉的时候就求和。

    汉人为了以德服人,会答应求和。最后的结果是,汉人不仅不会要求赔偿,反而会送给游牧民族一大笔的财富,还会赔上公主,以示自己的王者之仁。就算是汉元帝舍不得把公主送出去,也会送上一名绝色的王昭君。

    可是蒋介石偏偏不是什么“王者之仁”,他对德王可谓是软硬兼施,这就成了“残暴的蒋介石伪政府”了。因此,德王毫不犹豫的倒向了日本人。

    现在李斌的大军把德王府周围包围得水泄不通,德王于是在汉奸的建议之下,再次采用求和的手段,试图能够得到一点好处。

    “听说那个李斌刚刚结婚,还没有小孩,不然他要是有女儿,倒是可以提亲!”李守信又对德王说了句。

    “虽然没有女儿,但是他身边有好几个漂亮姑娘,王爷不妨去试看看。”金永昌也怂恿德王说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是轮到杨瑞成郁闷了,他正要下令攻城,谁知城内却响起了礼炮声,城门大开,德王在一群骑兵的簇拥下缓缓出城,城内响起牛角声和锣鼓声,城上飘扬起彩旗,城内的蒙古人纷纷站到门口。

    “怎么一回事?伪蒙政府就这样投降了?”满脸疑惑的杨瑞成问了句。

    确实不像是要打仗,要打的话,德王不可能亲自出城,还向阵前走来。可是也不像是投降啊,城内没有挂起白旗。

    还没有等到杨瑞成他们明白过来,德王的手下拉开嗓门大喊:“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!请大军入城吧!”

    “军座,这其中会不会有诈?”一名参谋军官问道。

    “不大像,就凭他那么点兵力,再使诈又能如何?”杨瑞成道。说完,他转头对战士们说:“准备进城!”

    “不可!”方俊天阻止了杨瑞成,“城内太小,容不下我三万大军!不如让人对德王喊叫,如果他们有诚意的话,那就让伪蒙军出城联欢!”

    杨瑞成让人喊叫:“王爷!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,现在初来乍到,原本要进城,可是贵城太小,容不下我三万大军!若是王爷真有诚意,请城内大军出城!”

    这下轮到德王有点紧张了,他转头问于禹卿:“这些汉人该不会是想把我们骗出城去全部剿灭吧?”

    “王爷,不会的!他们要打早就打了,这么小的一座城,哪里挡得住他们炮轰啊!王爷请放心吧,他们是害怕我们城内有埋伏,才让我们出城。只要我们表现出诚意,我想他们肯定不会打我们的。”于禹卿道。

    “好!那我们就全体出城,以示诚意!”德王下了命令。

    城内所有的伪蒙军和“蒙疆自治会”官员,以及那些蒙古王爷和贵族们纷纷出城,在第五十九军的阵前扎下蒙古包。反正他们也是马背上长大的,住在城内和住在城外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,在城外搞联欢反而热闹。

    德王走进五十九军的阵中,他战战兢兢的看了看那些“会吐火的铁盒子”,他真不明白这些怪物为什么那么可怕。

    再看五十九军的军容,只见步兵和骑兵全部清一色的“花衣服”,头上戴着包有“花布”的钢盔,手里拿着冲锋枪和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步枪,尽管德王不知道那种枪,但是他十分清楚,这种枪比日本人给他的枪肯定要好!

    “全体上刺刀!”杨瑞成一声吼。

    战士们全体上好刺刀,行举枪礼,一时间,在太阳的照射之下,白晃晃的刺刀刺痛了那些蒙古王爷贵族们的眼睛,这正是枪如林刀如雪!还有整整齐齐放在地上的机枪和迫击炮,停在草地上的卡车,高昂着炮口的大炮小炮。

    尤其是整整齐齐站在队伍中央的警卫营,那些士兵的脸上刻着自信,从坚毅的眼神中,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百战老兵!
    第(2/3)页